TG034工伤事故处理的标准流程
文章来源:廊坊市新华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25-02-19 09:39:49
Q/XHLW
廊坊市新华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HLW 3003 TG034-2024
工伤事故处理的标准流程
2024年4月1日发布 2024年5月1日实施
廊坊市新华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发布
目 次
前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本文件并无规定用语。.................................................. 5
4 工伤认定范围.............................................................. 5
4.1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5
4.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 6
4.3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其他情形.................................................................. 6
如在工作场所内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等特殊情况。.......................................... 6
4.4因公外出期间........................................................... 6
4.5上下班途中............................................................... 6
5工伤认定申请时限....................................................... 6
5.1单位申请时限........................................................... 6
5.2个人申请时限........................................................... 6
6工伤认定申请材料....................................................... 6
6.1工伤认定申请表....................................................... 6
6.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6
6.4其他材料................................................................... 7
7工伤认定流程............................................................... 7
7.1申请提交................................................................... 7
7.2受理审核................................................................... 7
7.3调查核实................................................................... 7
7.4作出认定决定........................................................... 7
8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7
8.1申请时间................................................................... 7
8.2申请材料................................................................... 8
9劳动能力鉴定流程....................................................... 8
9.1申请受理................................................................... 8
9.2组织鉴定................................................................... 8
9.3再次鉴定与复查鉴定............................................... 8
10.工伤待遇申领............................................................ 8
10.1待遇项目................................................................. 8
10.2申领流程................................................................. 9
11争议处理..................................................................... 9
11.1工伤认定争议......................................................... 9
11.2劳动能力鉴定争议............................................... 10
11.3工伤待遇争议....................................................... 10
12档案管理................................................................... 10
13监督与检查............................................................... 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廊坊市新华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苑雪然
工伤事故处理的标准流程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司各类岗位招聘面试的操作流程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并无规定用语。
4 工伤认定范围
4.1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4.1.1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例如在生产车间操作机器时受伤、在办公室搬运办公用品时摔倒等。
4.1.2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如上班前准备工作工具时受伤,下班后清理工作场地发生意外等。
4.1.3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如保安在执勤过程中遭不法分子袭击受伤等。
4.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比如提前到岗准备会议资料过程中受伤,下班后在办公室整理文件时受伤等。
4.3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其他情形
如在工作场所内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等特殊情况。
4.4因公外出期间
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如员工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受伤、因拜访客户途中失踪等。
4.5上下班途中
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例如在正常上下班途中被闯红灯的汽车撞伤等。
4.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5工伤认定申请时限
5.1单位申请时限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 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5.2个人申请时限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6工伤认定申请材料
6.1工伤认定申请表
需如实填写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6.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
6.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由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的诊断报告、病历、检查报告等,或者由职业病诊断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文件。
6.4其他材料
根据不同的工伤情形,可能需要提供如公安部门的事故证明(涉及交通事故、暴力伤害等情况)、法院判决书(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且涉及司法程序时)、出差审批表(因公外出期间受伤)等相关证明材料。
7工伤认定流程
7.1申请提交
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按照规定准备好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后,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可以通过线上工伤认定申报系统提交电子材料,也可前往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服务窗口提交纸质材料。
7.2受理审核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如果材料完整,符合受理条件,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如果材料不完整,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 15 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若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及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部门申请。
7.3调查核实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可以通过询问有关人员、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等方式进行调查。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在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工伤认定申请涉及的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存在争议且无法确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告知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此期间,工伤认定程序中止。
7.4作出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 15 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工伤认定决定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8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8.1申请时间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届满),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8.2申请材料
8.2.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可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领取或从其官方网站下载填写。
8.2.2《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8.2.3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包括受伤后的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检查检验报告等。
8.2.4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8.2.5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如复查鉴定申请需提供初次鉴定结论等。
9劳动能力鉴定流程
9.1申请受理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当场或者在 5 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受理。
9.2组织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3 名或者 5 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 30 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9.3再次鉴定与复查鉴定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 15 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 1 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10.工伤待遇申领
10.1待遇项目
10.1.1工伤医疗待遇
包括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等。
10.1.2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 12 个月。
10.1.3伤残津贴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10.1.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 27 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 25 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 23 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 21 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为 18 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 16 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 13 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 11 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 9 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 7 个月的本人工资。
10.1.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10.1.6工亡待遇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 6 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 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 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 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
10.2申领流程
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后,准备好相关材料,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待遇申领申请。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按照规定核算工伤待遇金额,并将待遇发放至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或其指定的银行账户)。
11争议处理
11.1工伤认定争议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在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 60 日内向上一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在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 60 日内或复议期满之日起 15 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
11.2劳动能力鉴定争议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 15 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11.3工伤待遇争议
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工伤待遇发生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2档案管理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工伤事故处理档案管理制度,对工伤认定申请材料、调查核实记录、劳动能力鉴定材料、工伤待遇申领材料等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妥善归档保存。
档案保存期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一般不少于工伤事故处理结束后 50 年,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查阅、调取相关档案资料,为工伤事故处理的后续监督、复查、统计分析等工作提供依据。
13监督与检查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定期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事故预防、工伤认定申请、工伤待遇支付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工伤保险义务,规范工伤事故处理流程。
对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工伤事故,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等违法行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依法予以查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规定进行罚款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加强对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内部监督管理,确保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标准统一、鉴定结论公正。对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在鉴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强对工伤待遇申领审核、发放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工伤待遇冒领、错发等风险,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安全、合理使用。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xinhuapaiqian.com/gongshangchuli598.html
上一篇:TG035生育津贴申领的标准流程